Copyright© Yylq Govemment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:龙山新闻网 新闻热线:0743-6228742
主办单位:龙山县委宣传部
承办单位: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湘ICP备18012182号
通讯员系统登陆
原标题:赠与还是借款?微信红包、转账性质不同(以案说法)
赠与还是借款?微信红包、转账性质不同。请看案例分析。
【案情】 刘女士与周先生是微信好友。刘女士通过各种形式先后向周先生支付款项,其中微信转账支付12900元,微信红包支付共2769元。在双方关系破裂后,刘女士诉至法院,认为给予周先生的款项为借款。周先生认为,上述款项均为赠与,不应偿还。
法院审理后认为,微信红包自身即包含“赠与”之义,结合本案情形,刘女士出于对周先生生活资助的目的,向其发送微信红包共计2769元,显然是刘女士的赠与行为,周先生无需偿还。刘女士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的12900元,周先生虽辩称是赠与,但其并无证据证明刘女士就此曾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,且考虑到刘女士的实际转账金额及周先生曾向刘女士借款还贷、周先生亦曾表示过其经济困难等情形,刘女士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的款项应认定为其向周先生提供的借款,周先生应予偿还。法院判令周先生向刘女士偿还借款12900元。
【说法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,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、第四百六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释合同条款时,应当以词句的通常含义为基础,结合相关条款、合同的性质和目的、习惯以及诚信原则,参考缔约背景、磋商过程、履行行为等因素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。
法院认为,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均系通过微信软件操作付款,但应从微信软件的功能及属性上对两种付款性质进行区分认定。从微信软件属性来看,其本身作为社交工具,微信红包是微信软件社交功能的典型体现。微信红包设置的金额上限为200元,且名为“红包”,根据习俗,给付“红包”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自愿赠与。同时,从我国的基本国情、民俗习惯等考虑,无偿赠与200元及以下的红包是社会公众通常可以接受的金额水准。微信转账则与之不同,是社会主体之间常用的付款方式,不具备“赠与”之义。
(案例来源:最高人民法院,本报记者魏哲哲整理)
责编:朱柯源
一审:朱柯源
二审:周娇
三审:朱勇
来源:人民日报
思源实验学校第十届冬季运动会开幕
县应急管理局助力联系村23名村民在“家门口”上岗
龙山六小:消防安全“不松懈” 防范未“燃”护安全

县人社局暖心助农 帮扶采购村集体经济特色农产品
“神秘湘西·乐动龙山”2025年湘西州原创歌曲展演在太平山精彩上演
龙山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“心动力·梦启航”健康助考活动圆满举行
第四届湘西州旅发大会商务嘉宾考察团深度体验龙山文旅资源
龙山县发布三大核心IP
下载APP
分享到
